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陕西日报头版】一颗“春种”的力量

——陕西加快推进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

日期 : 2022-03-31    点击数:    来源:

 无论是从博导变身董事长,还是从科研工作者成为科技创业者,对39岁的张彦峰来说,人生的转变始自一年前那个春日的下午。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启幕。陕西聚集高校、院所、企业、金融、区域资源,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集全省之力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总源头。一个影响陕西发展轨迹的科创“高地”,在中国地理几何中心加速隆起。

 像一颗春种破土拔节。

 那天,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彦峰带着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在大会现场签约。42天后,他的新公司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西部云谷孵化落地。

 “纸上成果”如何成为“市场新宠”?科研人员能否走稳创业之路?在秦创原,这些曾经困扰张彦峰的难题被逐一化解。

破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3月21日,西部云谷。

 在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演了神奇一幕:如橡皮泥般的新材料被拉扯、搓揉后,迅速产生应力反应。但是,当把“橡皮泥”放在地上用铁球撞击时,看似柔软的“橡皮泥”却格外“抗揍”。

 这就是张彦峰团队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不久前,一家运动品牌登门接洽,打算与拓锐考公司合作研制具有更好性能的运动防护装备。

 短短几个月,这个曾经的“纸上科研”,在秦创原上实现了公司化、产品化、商品化三级跳。

 作为科技大省,陕西科创家底虽然雄厚,但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

 盘点家底,陕西云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300多家国家级园区平台、70多个国际创新合作平台、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解锁这座宝库的金钥匙到底在哪里?

 2020年,项目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张彦峰先后与部分投资机构接触,寻求理想的转化模式。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相比课题基金,投资基金更青睐能够直接运用于生产、投入商业化运作的成熟技术。张彦峰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要想转化还需经过中试阶段,以获得可供批量化生产的更多验证。

 看似人潮汹涌,实则应者寥寥。

 就在张彦峰一筹莫展之时,“春种”来了。

 秦创原春种基金是由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联合出资设立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陕西省内高校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企业在创办初期最难的就是融资。春种基金就是帮助高校科研成果迈出下书架、上货架的第一步。”春种基金负责人王晖说。

  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春种基金团队找到了张彦峰。经过研判、分析,双方达成一致——春种基金出资50万元,占新公司10%的股权。

  西咸新区全方位孵化服务迅速跟进。一个58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很快批了下来。一个半月以后,拓锐考公司呱呱坠地。

 “感觉像走投无路时,突然有人递过来一根救命稻草。”谈及往事,张彦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春种基金已支持200余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目,出资承诺达2.29亿元。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135家企业入孵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其中93家为高校成果转化企业。

 政策引才育才用才、资金投早投小投科创……初创企业含“新”量和含金量飙升,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从实验室“唤醒”。

探路——开启科技工作者创业“旋转门”

 在张彦峰看来,秦创原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立业之基,更重要的是,为科技工作者创业开启“旋转门”,打通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双向转化通道,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

 作为香港图库黑白图印刷区别副院长,张彦峰不仅承担着部分行政工作,还肩负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创业与教学、科研如何平衡?

 成果转化收益如何分配?

 科学家和企业家如何“兼容”?

 ……

 这是创业者张彦峰的困惑,也是陕西能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资金和场地到位了,然而,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出现了——张彦峰属于校管干部,而校管干部参与市场化、经营类的活动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怎么办?

 大胆闯,大胆试,机制体制创新必须跟进!

 2021年5月初,张彦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陕西宝轮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四方洽谈,决定共同成立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张彦峰以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的291万元的知识产权评估价入股,以兼职身份参与公司管理运营。

 不久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提出,将成果部分所有权在转化前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建立健全离岗创业制度和弹性学制,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身份管理的机制障碍。

 为进一步给科技人才“松绑”,日前,我省六部门联合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提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不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专职人员可依据转化成效评定职称,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可出资入股转化企业等具体措施。

 “秦创原开启了陕西科技工作者的黄金时代。”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感慨。

 “公司为什么叫‘拓锐考’?”记者好奇地问。

 “Terracotta Warriors,截取了兵马俑的英文翻译。”张彦峰笑了,还有些得意。

 原来,从成立之初,张彦峰就把老秦人的“拧劲儿”熔铸在公司的血脉里。

成势——用好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

 放眼国内外,依托高校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早有先例。但在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长寿看来,像陕西这样调动全省科创资源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总源头的创举并不多见。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下,陕西正从一个科技人才大省转变为科技创新强省。“科技人才、风投资金、科创企业、配套政策等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要素资源汇集秦创原,由市场与政府协同探索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是以科技优势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王长寿说。

 在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上,蝴蝶效应逐渐显现。仅西安交通大学就有70余项技术成果依托秦创原转化,其中依托64项技术成果在陕成立了科技企业。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当天,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金菊主持的低温液体膨胀机项目作为秦创原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这个原本计划落地沿海某地的项目,最终选择在陕西成立开山(西安)透平机械有限公司,将国内领先的低温液体膨胀机技术就地转化。“公司营收3年内有望达到1亿元。”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人才回流,成果落地,陕西科创产业版图正一点点被照亮——

 65家单位通过秦创原提出人才、技术等方面需求227项;

 85项企业需求通过“揭榜挂帅”成功匹配团队;

 ……

 如今的陕西,越来越有“高端范”“国际范”。美国当地时间3月21日,秦创原主题海报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在久负盛名的“世界之窗”,向全世界讲述秦创原上花繁景盛的“春天的故事”。

 还是在这个春天里,《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开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的篇章。如同春风拂面,在这个创新高地上,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种子必将加速成长,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原文刊载于2022年3月30日陕西日报头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3/30/content_779503.html


 审核人:张志成